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生态分区识别与优化策略——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例
Ecological zoning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Taking Qinghai area of QilianM ountain National Park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QIAO Bin;CAO Xiaoyun;SUN Weijie;GAO Yayue;CHEN Qi;YU Hongyan;WANG Zhe;WANG Nai′ang;CHENG Hongyi;WANG Yipeng;LI Fu;ZHOU Bingrong(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1,China;Qinghai Province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Xining 810001,China;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er for Glacier and Desert Research,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Qinghai Qili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Xining 810008,China;Service Guarantee Center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in Qinghai,Xining 810008,China)
机构地区:[1]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 [3]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4]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宁810008 [5]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西宁810008
基 金: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QFZ-2021-Z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507402);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高寒湿地监测及保护恢复项目(QHTX-2020-040)
年 份:2023
卷 号:43
期 号:3
起止页码:986-10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EAPJ、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生态空间分区识别是支撑自然保护地生态资产管理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以下简称为“园区”)为例,集成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模型方法、景观生态学方法、GIS格网法,分析了园区1998—2018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选用Z-score标准化构建了四类生态分区。结果表明:(1)草地占园区面积的55.00%以上,30年间(1998—2018年)园区土地利用之间转移总面积为102.49 km^(2)。(2)3个时期(1998年、2008年、2018年)园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约为274亿元/a,单位面积ESV为172.94万元/km^(2)。不同ESV等级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镶嵌交错分布格局,高寒河源湿地区和寒温带针叶林区为ESV的高值区。(3)3个时期园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ERI)分别为0.2287、0.2286和0.2310,生态安全状态整体较好,景观生态风险以低生态风险等级和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占主导地位,占园区面积的90.00%左右。人工牧草地、旱地、建设用地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较高。(4)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两个维度将园区划分为生态保障型生境修复区(I)、生态脆弱型特别保护区(II)、生态改良型发展利用区(III)和生态预防型保育涵养区(IV)四类生态分区,并提出差异化管控方案。
关 键 词: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风险 生态分区 管控方案
分 类 号:X171.1] X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