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辩名·析理·哲思:《声无哀乐论》的名辩学视阈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of Sheng-Wu-Ai-Le-Lu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德琥[1] 刘运好[2]

机构地区:[1]亳州学院亳文化研究中心 [2]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出  处:《音乐研究》

年  份:2022

期  号:6

起止页码:105-1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论辩过程看,《声无哀乐论》由“声比成音”“声音和比”到“声无哀乐”逐层展开“辩名析理”。连诘难者也承认,所“比”之“声”如果不规则,与未“比”之“声”一样不带有情感。而规则之声,根据实用需要往往“举一名以摽(标)识”,“声”是对称信息的信码;而立足于审美需要则“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声”又成了应和情感的介质。显然,“声”或引发情感,或对称信息,而本身并无哀乐。《声无哀乐论》在界分“声”“音”“乐”的“辩名”基础上,以“乐声”为论辩焦点,以“推类”“求故”等为“析理”方法,逻辑严谨、哲思精邃:由“先王用乐”的“声”“乐”混融推演到魏晋时代的“乐”“礼”分野,表征魏晋音乐的艺术自觉;借“丝竹陶写”的生活空间建构,又凸显魏晋士人“游心太玄”的诗性生活追求,达成了哲学精神的升扬。

关 键 词:声无哀乐论 名辩学 哲思 音乐  艺术自觉 精神升扬  

分 类 号:J60-02[音乐与舞蹈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