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残留煤柱工作面巷道布置及卸压控制研究  ( EI收录)  

Research on layout and pressure relief control of roadway with residual coal pillar mining fa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于洋[1] 柏建彪[2] 王襄禹[3] 武立飞[4] 张连英[1] 夏红春[1]

YU Yang;BAI Jianbiao;WANG Xiangyu;WU Lifei;ZHANG Lianying;XIA Hongchun(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uzhou 221111,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Safe Min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School of Min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Shenmu Huisen Liangshuijing Mning Co.,Ltd.,Shenmu 719319,China)

机构地区:[1]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1 [2]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 [3]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4]神木汇森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神木719319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4269,51974269);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BRA2019236)

年  份:2020

期  号:S01

起止页码:49-5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历史遗留保护煤柱和边角煤等遗煤资源复采时,应力环境复杂、围岩条件恶劣,回采巷道受地压影响显著、布置困难、安全性差等难题,以山西潞安王庄煤矿52采区残留煤柱工作面回收为研究背景,基于残采工作面周围采空区分布形态差异,将残采工作面边界分为规则采空区边界、混合采空区组合边界和不规则采空区边界等3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残采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1)对于规则采空区边界,应力呈对称马鞍形分布;(2)对于混合采空区组合边界,区段煤柱边缘应力卸载,应力向混合采空区组合边界中部转移,导致该区域应力集中程度高,影响范围扩大;(3)对于不规则采空区边界,采空区拐角区域叠加应力使得煤体破坏,集中应力向拐角深部区域转移,该区域垂直于残采工作面走向方向上,应力集中系数2.2,平行于残采工作面走向方向上,拐角两侧均存在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系数均为2.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残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原则:巷道必须避开采空区边界的应力叠加区和采空区拐角的拉剪破坏区,确定了残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得到了5个典型的煤柱宽度:d_(1)=5 m,d_(2)=20 m,d_(3)=30 m,d_(4)=20 m和d_(5)=5 m;据此,将残采工作面巷道分成3个区段:原岩应力掘巷、沿空掘巷和高应力掘巷,建立了残采工作面巷道"3-5-3"分区控制体系,并重点针对高应力掘巷开发了钻孔卸压技术,设计了巷道围岩分区控制参数,开展了工业性试验。监测数据表明回采巷道能够满足残采工作面回收要求。

关 键 词:残采工作面 应力分布  巷道布置 高应力掘巷  钻孔卸压

分 类 号:TD322] TD3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