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综采工作条件下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优化  ( EI收录)  

Study on height optimization prediction model of overburden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under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旭[1] 尹尚先[1] 徐斌[1,2] 曹敏[1] 张润畦[1] 唐忠义[3] 黄文先[3] 李文龙[4]

WANG Xu;YIN Shangxian;XU Bin;CAO Min;ZHANG Runqi;TANG Zhongyi;HUANG Wenxian;LI Wenlong(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anhe 065201,China;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ina Coal Technology&Engineering Group,Xi'an 710077,China;Shaanxi Changwu Tingnan Coal Industry Co.,LTD.,Xianyang 713600,China;China Coal Group Shanxi Huayu Energy Co.,Ltd.,Shuozhou 036900,China)

机构地区:[1]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河北三河101601 [2]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 [3]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咸阳713600 [4]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山西朔州036900

出  处:《煤炭科学技术》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142021004,3142020002);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QN2022208)

年  份:2023

卷  号:51

期  号:S01

起止页码:284-2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DOAJ、EI、GEO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准确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煤炭防治水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目前,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存在预测准确性差等问题。在广泛收集各地不同煤矿区综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研究成果,选取采厚、工作面斜长、倾角、采深和硬岩比例系数5个因素建立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主控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准确性检验。以西山矿区实测导水裂隙带高度为例,选出最优模型,对最优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并与“三下”规范经验公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下”规范经验公式与实际数据存在失真,已不能指导综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误差在10%以内,且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较为稳定,同时该模型降低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了预测准确性。因此,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指导矿井现场防治水害的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 键 词:导水裂隙带高度 BP神经网络 综采条件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硬岩比例系数  

分 类 号:TD7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