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丹霞地貌定义、分类及丹霞作用研究  ( EI收录)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 danxianization of Danxia landscap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福生[1] 陈留勤[2] 严兆彬[1] 刘富军[2] 潘志新[3] 张炜强[2] 胡海平[2]

GUO Fusheng;CHEN Liuqin;YAN Zhaobin;LIU Fujun;PAN Zhixin;ZHANG Weiqiang;HU Haip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clea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330013;School of Earth Sciences,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330013;School of Tourism,Hainan University,Haikou,570228)

机构地区:[1]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3]海南大学,海口570228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2197、41962009、41761002);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科研基金项目资助成果.

年  份:2020

期  号:2

起止页码:361-3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丹霞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而得名,是一种发育赤壁丹崖群的特殊地貌类型,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不断升温而成为景观地貌学关注的重要对象,但其中一些基本问题长期争论不休。本文从命名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我国区域地质发展史角度出发,重新厘定了丹霞地貌的定义与分类,强调丹霞地貌的三大基本要素:赤壁丹崖地貌特征、燕山旋回以来陆相红层基础和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地质营力。西北地区也广泛发育丹霞地貌,一类是黄土覆盖下的古丹霞,另一类是干旱区片流侵蚀和泥乳贴膜的丹霞。丹霞作用是对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经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风化剥落等多种地质作用的统称,其产物就是丹霞地貌。岩性控制和崖壁片流垂蚀是丹霞作用的两种特殊机理。红层盆地的沉积相及其岩性差异控制着丹霞地貌的发育及其景观类型,据此在地貌发育的构造、外力和时间三个因素基础上增加了岩性因素。南方典型的红层盆地中,边缘冲积扇相粗碎屑岩地区可经历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发展阶段,盆地中央湖泊相泥岩、粉砂岩却没有经历过绝壁陡崖发展阶段。暴雨水流在丹霞崖壁上发生近垂直向下的侵蚀作用叫片流垂蚀作用。其中冲蚀作用形成竖状沟槽、竖状洞穴,涡蚀作用(借助风力吹动发展成垂直崖壁的涡旋)形成圆锥状洞穴、串珠状洞穴,后者使得洞穴沿软弱岩层分布,进一步扩大成扁平状洞穴。这些洞穴形成年代具有垂向一致性,不具有上老下新变化趋势,而在水平方向上,不同部位洞穴的形成年代可能不同。

关 键 词:丹霞地貌 丹霞作用  红层 地貌演化模式  片流垂蚀作用  

分 类 号:P931[地理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