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专利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是否失效:否
是否授权:否
申 请 号:CN201721762052.8
申 请 日:20171214
申 请 人:上海新源动力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黄渡镇新黄路4号
公 开 日:20180911
公 开 号:CN207852812U
代 理 人:王一琦
代理机构: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语 种:中文
摘 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空气体混合排放结构,混合器包括进腔、出腔、氢气接头腔;进腔与出腔同轴,氢气接头腔与两者垂直;氢气接头腔通过氢气胶管连接燃料电池氢气路出口;自进端向出端内径先减小再增大,喉部为内径最小处,喉部的四周还设有多个喉部小孔,喉部小孔外部的空腔为与氢气接头腔连通的扩散腔,氢气在扩散腔扩散,通过喉部小孔进入喉部,在喉部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混合气体继续向后来到混合器出腔并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最后沿着空气胶管二排出。本实用新型巧妙设计带有很多小孔的混合器,使燃料电池系统排出的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消除了燃料电池系统氢气排放的安全隐患。
主 权 项: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空气体混合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系统(11)、氢气胶管(12)、空气胶管一(13)、空气胶管二(15)、混合器(14);所述混合器(14)包括进腔(5)、出腔(10)、氢气接头腔(7);所述进腔(5)与出腔(10)同轴,氢气接头腔(7)与两者垂直;进腔(5)通过空气胶管一(13)与燃料电池系统空气路出口相连,出腔(2)连接排出气体到外界的空气胶管二(15),氢气接头腔(7)通过氢气胶管(12)连接燃料电池系统(11)氢气路出口;自进腔(5)向出腔(10)内径先减小再增大,喉部(6)为内径最小处,喉部(6)的四周还设有多个喉部小孔(9),喉部小孔(9)外部的空腔为与氢气接头腔(7)连通的扩散腔(8),氢气在扩散腔(8)扩散,通过喉部小孔(9)进入喉部(6),在喉部(6)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混合气体继续向后来到混合器出腔(10)并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最后沿着空气胶管二(15)排出。
关 键 词:氢气 喉部 接头腔 混合器 小孔 燃料电池系统 出腔 化学反应 本实用新型 扩散腔 进腔 排出 燃料电池氢气 安全隐患 充分混合 混合气体 空气胶管 排放结构 氢气排放 空气体 出端 减小 胶管 空腔 同轴 连通 垂直 合并 扩散 外部 出口
IPC专利分类号:H01M8/04791(2016010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