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学位论文详细信息

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Ⅲ-Ⅳ油组储层精细评价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  者:梁洪亮

导  师:赵东升 屈信忠

授予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学科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年度:2017

语  种:中文

摘  要:随着老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寻找新的含油层系与挖潜增效已迫在眉睫。本文选择含水率上升与大幅度减产且低孔、低渗的乌南油田N21油藏为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综合理论为指导采用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手段,对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Ⅲ-Ⅳ油组储层进行精细评价。通过精细评价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将会为老油田挖潜增效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撑。充分运用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以沉积旋回为控制,明确地层顶底标准层标志,选取标准井,建立地层划分方案。在等时格架下对全区目的层段进行精细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将Ⅲ油组分为25个小层,Ⅳ油组分为28个小层。结合岩石学、构造、测井相标志,遵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研究思路,将研究区目的层段划为滨浅湖亚相,滩坝、滩砂、滨浅湖泥三种微相。通过联井相分析,确定了亚相与微相的平面展布,其中滩坝微相是最有利相区。通过分析测试资料确定了目的层段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将目的层段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B亚期。通过物性、孔隙结构分析,确定了造成低孔低渗的主控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在分析了试油试采与物性的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并进行油水层二次解释,增加了含油小层,扩大了含油面积。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影响储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孔隙结构因素,采用多项参数匹配方法建立了该区的储层评价标准,把研究区储层划分为四类,其中Ⅲ-Ⅳ油组储层以Ⅲ类为主,并预测了有利的I、II类储层和Ⅲ-21与Ⅳ-10油砂体分布。

关 键 词:下油砂山组  Ⅲ-Ⅳ油组  储层精细评价  有利区预测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