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基于心率和生理能量学确定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最适生长温度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张鹏飞 周龙 韩国栋 沈雅威 柯才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基  金: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21-2);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8)

会议文献: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

会议名称: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讨论会

会议日期:20171010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出版日期:20171000

语  种:中文

摘  要:波纹巴非蛤(Paphiaundulata)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岸,是一种典型的浅海泥质底埋栖性双壳类,其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市价高,有巨大的养殖前景。我国巴非蛤产业已由原来的单纯海区捕捞发展为目前的增殖与养殖相结合的模式,福建到海南沿海均有大规模的巴非蛤底播养殖活动,目前产业严重依赖于北部湾的天然蛤苗,蛤苗通过长距离运输跨越中国东南沿海进行底播,但蛤苗来源地与底播海区环境因子,特别是水温的差异,常导致底播蛤苗大规模死亡的事件发生。因此,研究巴非蛤对温度的耐受性、确定其适宜生长的温度对选择适宜增养殖海区,进一步推广巴非蛤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巴非蛤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温度影响着动物各层面的生命活动和代谢反应,对海洋变温动物的生长、存活有深远的影响,是决定海洋贝类分布与扩散的关键环境因素。本研究测定了巴非蛤的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 UILT),该物种192h UILT为33.49±0.022℃;利用心率分析技术研究了巴非蛤心率在连续温度变化下的波动规律,确定巴非蛤的阿氏拐点温度(Arrhenius break temperatures,ABT)为35.64±0.77℃,后者也确定为巴非蛤的急性致死温度;结合生长余能(SFG),确定了巴非蛤的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分别为18.0-32.0℃和24.0-28.0℃,实验结果与东山湾巴非蛤生长-水温变化规律一致。该实验综合使用了多种生理学指标,多角度研究了巴非蛤对温度的响应,探索了不同温度下波纹巴非蛤的生理代谢,心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巴非蛤能量收支、心率为零的低温,致死高温,适宜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等关键温度数值,实验结果能够解释、预测巴非蛤受温度影响的地理分布限制,为巴非蛤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在养殖实践中,�

关 键 词:波纹巴非蛤(Paphiaundulata)  温度 心率 生长余能  

分 类 号:S917.4[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