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基因逃逸检测及分子验证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周波 关荣霞 陶波 刘章雄 常汝镇 邱丽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药与杂草教研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会议文献: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会议名称: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期:20051100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武夷山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中国原子能农学会辐射与航天育种专业委员会;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日期:20051100

学会名称:中国原子能农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将紫茎、紫花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D001种在田间中心位置,周围8个方向设6个不同距离(距中心5米、7米、10米、14米、19米、25米)种植绿茎、白花的非转基因大豆,分别是栽培大豆品种中黄15、半野生大豆YDD722和野生大豆吉林浑江。成熟时收获非转基因大豆种子,2005年再播于田间,根据茎色筛选杂合(紫茎)植株。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杂合率明显不同,以野生大豆吉林浑江最低,64740株中的杂合率为0,而中黄15最高,40415株中的杂合率为1.35%,半野生其次,63374株的杂合率为0.05%。经方差分析,杂合率在不同方向和不同距离的差异都不显著,但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递减,在5米处杂合率为0.58%,而在25米处仅为0.07%。可见,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能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和野生大豆逃逸,且杂合率随隔离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关 键 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野生大豆 基因逃逸 非转基因大豆 分子验证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