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骨代谢研究室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
会议文献:2016国际口腔及颅颌前沿研究研讨会暨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年会论文汇编
会议名称:2016国际口腔及颅颌前沿研究研讨会暨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年会
会议日期:20161104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大连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Society of Oral Biomedicine Chinese Stomatological Association)
出版日期:20161104
学会名称:中华口腔医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目的: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BPs)因具有强大的抗骨质吸收能力而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和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疾病。近年来,尽管双磷酸盐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得到广泛研究,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本研究以新一代强效能的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A)为双磷酸盐类药物的代表,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旨在探讨其影响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相关机制。材料和方法:以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尾静脉注射ZA(125μg/kg体重),每周1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4%多聚甲醛溶液经心脏内灌注处死动物,小心分离其胫骨,进行脱钙、脱水、包埋等一系列步骤后,制备5μm连续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HE染色观察投给唑来膦酸后小鼠胫骨干骺端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数目、活性及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A组胫骨干骺端小梁骨量明显增多,并且小梁骨中有大量软骨滞留。碱性磷酸酶(AL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双重染色显示ZA组小梁骨表面的成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并有大量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聚集在骨小梁表面。高倍镜下对比发现:对照组破骨细胞小而扁平、形态规则,与骨基质表面紧密接触并形成明显的骨吸收陷窝;而ZA组破骨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多样,其中相当数量的破骨细胞开始脱离骨基质表面,甚至已经脱落到骨髓腔中。进一步地破骨细胞活性分析发现:尽管对照组和ZA组的破骨细胞表现出类似的组织蛋白酶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但c-src作为破骨细胞波状缘形成的关键基因,其表达在ZA组明显受到抑制。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ZA同时显著减少了破骨细胞粘附分子CD44及骨基质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从而有力解释了ZA组破骨细胞粘附
关 键 词:双磷酸盐 破骨细胞 CD44 OPN
分 类 号:R58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