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  ( EI收录)  

Danxia Landform Genesis on Qiyun Mountain, Anhu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诚[1] 彭华[2] 李世成[3] 黄林燕[1] 郑朝贵[1] 项伏生[4] 孙毓飞[5] 唐云松[1] 胡济源[6] 朱光辉[6] 吕健君[7] 程光华[8]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2]中山大学地理系,广州510275 [3]洛阳轴承集团公司教育处,洛阳471003 [4]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黄山245000 [5]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241000 [6]安徽省黄山市地质矿产局,黄山245000 [7]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档案局,黄山245000 [8]安徽省齐云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休宁245400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103);南京大学985自然地理学科建设与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测试基金项目资助成果~~

年  份:2005

卷  号:60

期  号:3

起止页码:445-4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 ̄600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关 键 词:地貌成因 新构造运动  山丹  安徽  白垩系  砂砾岩层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断陷湖盆  破坏阶段  风化剥蚀 抬升过程 断裂带  白垩统 齐云山  景德镇  破裂带 白垩世 500  沉积物  差异性  天生桥  红色  岩组  地块  陆上  堆积  红层  山体  

分 类 号:P931[地理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