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 ( EI收录)
Comparing of the tectonic uplift since Late Cenozoic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Kunlun Mountai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305"项目办公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2104;4007206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青海1:25万库赛湖幅(I46C001002);不冻泉幅(I46C001003)区域地质调查"(200313000005)
年 份:2005
卷 号:12
期 号:3
起止页码:157-1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明显的地貌反差,第四纪地貌反差加剧.东昆仑地区在昆黄运动后尽管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东流水系,但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并奠定现代河流水系格局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与共和运动大体同时,而西昆仑地区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主要发生于早更新世晚期,与东昆仑的昆-黄运动大体同时.在剥蚀程度上,东昆仑最上部3 km的去顶至少延续了45 Ma,而西昆仑公格尔-塔什库尔干地貌单元只延续了2~5 Ma.控制东、西昆仑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动力背景可能取决于强烈加厚及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岩石圈边缘的重力伸展垮塌与来自南部的挤压应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考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机制,不仅要注意隆升作用的共性,更要强调不同部位隆升过程及动力学的差异性.
关 键 词:东、西昆仑 晚新生代 构造隆升
分 类 号:P5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