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中缝背核向内耳的多巴胺能投射    

A dopaminergic projection from the dorsal raphe nucleus to the inner ea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新明[1] 王树辉[1] 杨易达[1] 唐青来[1] 张婷[1] 谭鹏[2] 宋科英[3] 刘强和[4]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沙410011 [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职工医院 [3]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  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529)

年  份:2006

卷  号:41

期  号:11

起止页码:857-8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探讨中缝背核至内耳的传出神经通路。方法 选择耳廓反射灵敏,体重2~3kg没有中耳疾病的健康猫11只,分为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3只)。经内耳注射逆行示踪剂霍乱毒素亚型B,7d后处死,脑干连续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获得中缝背核区内逆行荧光标记后,将组织分成4组,分别用兔抗-酪氨酸羟化酶、兔抗-5-羟色胺、兔抗-γ-氨基丁酸和兔抗-多巴胺-β-羟化酶对中缝背核区内神经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研究。结果 ①沿着脑桥的尾端(耳蜗核水平)向中脑的嘴侧观察连续切片,可见霍乱毒素亚型B红色荧光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脑干中线周围的背侧区域即中缝背核区域;②将上述组织切片用抗酪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1-氨基丁酸和多巴胺-β-羟化酶4种荧光抗体进行第2次标记后,发现在中缝背核区域内均分布有上述4种神经元,其中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神经元和经内耳至中缝背核区的逆行标记全部为双标记荧光细胞,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β-羟化酶均为单标记。由此提示,中缝背核向内耳传出投射与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神经元有关。结论 中缝背核和内耳之间存在传出神经联系;这一投射可能主要是多巴胺能投射。

关 键 词:中缝核 迷路  神经元,传出  多巴胺激动剂 霍乱毒素

分 类 号:R76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