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桑黄胞内多糖的抗突变和抗氧化作用    

The Antimutation and Antioxidation Effects of Phellinus Igniarius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立军[1] 沈业寿[1] 季俊虬[1] 李宜明[1]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糖复合物与糖工程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

出  处:《癌变.畸变.突变》

年  份:2006

卷  号:18

期  号:6

起止页码:465-4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CD、CSCD_E2011_2012、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背景与目的:探讨桑黄胞内多糖抗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材料与方法:选用小鼠5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86%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P)和桑黄胞内多糖不同剂量实验组(150、300、600mg/kg),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研究桑黄液态发酵胞内多糖的抗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并检测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50、300、600mg/kg剂量的桑黄胞内多糖的微核抑制率分别为24.25%、53.36%和63.43%;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60.33±4.16)‰、(50.00±4.08)‰、(46.75±2.98)‰,CP组为(94.80±6.49)‰,各剂量组与CP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桑黄胞内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r血清=-0.998,r肝=-0.979,P均<0.05),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血清=0.997,r肝=0.989,P均<0.05)。结论:桑黄胞内多糖对由环磷酰胺引起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防止有害自由基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产物有关。

关 键 词:桑黄  胞内多糖 微核实验 精子畸变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分 类 号:Q319.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