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德国电影新现实主义潮流与东德身份认同    

The Neorealism Trend of German Film and the Self-identity of East German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艾弓[1]

机构地区:[1]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

出  处:《当代电影》

年  份:2008

期  号:3

起止页码:93-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SCI、CSSCI2008_2009、RWSKHX、核心刊

摘  要:德国是世界公认的拥有强大电影传统的国家,无论是上个世纪20年代发轫于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还是70年代兴盛的德国电影"新浪潮"——德国青年电影运动,或者德裔影人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历史中的强大存在,均证实着此点。自80年代中期,德国青年电影运动渐现疲态。面对此一时期剧烈的历史变动,如柏林墙的倒塌,冷战结束与东西德迅速统一,德国电影却陷入十多年的沉寂。但从90年代末开始,世纪交替之际,德国电影重又以"罗拉"奔跑式的姿态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一系列获得全球公众与批评界认可的影片,令人目不暇接。承继德国青年电影运动现实主义的传统,一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德国年轻电影人出场,他们年轻并不稚嫩,关注现实,关注他们国家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以创新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历史视角来巧妙地处理历史与现实身份认同的问题。电影在这么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成为促进民族融合、反思历史的有力媒介。

关 键 词: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德国青年电影运动  柏林学派  身份认同 怀旧 念旧  

分 类 号:J995.16[戏剧与影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