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钨矿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Fluid Evolution in Dajishan Tungsten Deposit,Quannan County,Jiangx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南京210007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173021、40573033)资助的成果
年 份:2008
卷 号:82
期 号:7
起止页码:956-9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JST、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大吉山钨矿位于南岭W、Sn成矿省,是我国著名的大型W矿床。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吉山脉形钨矿25^13号脉中的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显微测温学研究,对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矿床形成深度进行探讨。包裹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复杂主要由富液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组成;包裹体组合复杂,各种类型的包裹体常叠加在一起;原生、次生包裹体产状区别明显,较易识别,原生包裹体主要由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充填度较小的富液包裹体组成,次生包裹体主要为充填度较大的富液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包裹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差别显著,呈现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包裹体的爆裂曲线显示,曲线有高低温两个起爆点,分别对应原次生包裹体包裹体群的起爆温度;由深部到浅部,原生包裹体的起爆温度逐渐降低。利用显微共焦激光拉曼探针仪对原生包裹体进行成分分析发现,成矿流体主要由H2O-NaCl和H2O-CO2-CH4-NaCl体系组成。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自然冷却、不混溶作用和混合作用等过程,各种过程相互作用造成了钨的沉淀。通过对不混溶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大吉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的压力约为114~132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4.6~5.3km。
关 键 词:流体包裹体 均一法 爆裂法 成矿流体演化 大吉山钨矿
分 类 号:P618.6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