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地闪回击的微秒级辐射场特征及近地面连接过程分析    

RADIATION ELECTRIC FIELD OF RETURN STROKE AND ATTACHMENT PROCESS NEAR THE GROUN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郄秀书[1,2,3,4,5,6] 郭昌明[1,2,3,4,5,6] 张翠华[1,2,3,4,5,6] 刘欣生[1,2,3,4,5,6] 渡边贞司[1,2,3,4,5,6] 王道洪[1,2,3,4,5,6] 河崎善一郎[1,2,3,4,5,6] 仲野贡[1,2,3,4,5,6] 中村光一[1,2,3,4,5,6] 牛尾知雄[1,2,3,4,5,6]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2]上海气象科学研究所 [3]日本岐阜大学 [4]日本大阪大学 [5]日本丰田高等专科学校 [6]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

出  处:《高原气象》

基  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年  份:1998

卷  号:17

期  号:1

起止页码:44-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1μs时间分辨率的慢天线电场变化仪在甘肃中川地区雷暴过程中测量得到的大量地闪辐射波形资料,对地闪回击辐射场特征及回击的慢前沿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8次正地闪和85次负地闪首次回击前沿过程上升时间分别为19.2μs(方差6.1μs)和9.4μs(方差3.9μs),84次负地闪继后回击的前沿过程为4.3μs,方差为3.1μs;正地闪首次回击的前沿过程占回击峰值的30%~70%,负地闪首次回击和继后回击前沿过程分别占回击峰值的20%~60%和10%~30%。正地闪首次回击的峰值电流和闪击距离均大于负地闪首次回击,前者分别为56.08kA和137.2m,后者分别为16.92kA和62.8m,因此正地闪对地面物体危害较大。对回击前沿过程进行简单分析后,认为它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可能开始于向下的先导接近地面时连接过程开始的瞬间,之后电流波在连接点处同时沿相反方向上下传播,直到向下的电流波接近地面为止。

关 键 词:地闪回击  辐射场 闪击距离  地闪 近地面连接过程  

分 类 号:P427.321[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