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上海200241
基 金: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项目编号:B405)资助
年 份:2009
期 号:5
起止页码:130-1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SCI、CSSCI2008_2009、NSSD、RDFYBKZL(收录号:405203)、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清代以"永不加赋"为祖宗家法,而当国家的收支不能平衡之日,便不能不"开捐例",用卖官的办法敛聚费用。咸同两朝长期的内战一面需要长期的饷需,一面又在一大片土地上使国赋因兵燹而化为乌有。而后"捐例大开"和"捐例减成"遂以筹饷为旨义一路推广,一路泛滥,又在筹饷的名义下造出了一批一批捐纳入仕的做官人。与这个过程同时发生的,还有因打仗而得军功和因军功而得保举,军功和保举产出的也是一批一批不由科目而径入仕途的做官人。以清代的官制为范围,当日的官场应当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因此,太多的人沿捐纳、保举涌入其间,不能不使官场成为人口过剩的地方。这种现象起于内战之中,又在内战结束后长久地延续于南北之间,随后,满坑满谷的候补官便成了与19世纪后期的中国历史相伴随的群类。他们以自己的存在改变了那个时候的官界秩序。
关 键 词:捐纳 保举 候补官
分 类 号:K252[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