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2]中华美学会 [3]中华美学会外国美学委员会 [4]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
年 份:2009
期 号:11
起止页码:116-1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有人将中国当代艺术划分为三个阶段:"看别人","被别人看"和"看自己"。我想强调的是,只有到了"看自己"的阶段,中国当代艺术才有自我意识,才有理论要求。但是,如同黑格尔和丹托指出的那样,一旦艺术有了自我意识,它就终结了。这是否意味着一旦中国当代艺术有了自我意识,它也就终结了呢?它终结的是"艺术"还是"中国"还是"当代"?这三种终结的后果有何不同?如果是"艺术"终结了,那么如同黑格尔等人指出的那样,它的归宿应该是哲学。2如果是"中国"终结了,那么如同一些倡导跨文化美学的美学家所言,它的归宿应该是新的国际风格。3如果是"当代"终结了,那么如同一些倡导进化论美学的美学家所言,它的归宿应该是美。4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侧重前一个问题。后两个问题,我将另有专门的论文来论述。如果是"艺术"和"当代"而不是"中国"终结了,那么它的归宿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中国哲学。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一旦当代艺术在中国哲学中找到了归宿,那么它就刚好可以避免终结,而迎来新的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不仅要延续自己古老的传统,要解决自己当前的问题,而且要为艺术自身走出终结的困境提供答案。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需要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共同努力。这里的理论不应该是被动解释静态现实的"包装"理论,而应该是积极促进现实运动的"辩证"理论。5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理论能够同时兼顾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本体论区分与现在通行的"一分为二"的本体论区分非常不同。按照中国传统的本体论区分,在"道""器"之间还有"象"。如果说"道"相当于抽象对象或者心理对象,"器"相当于具体对象或物理对象,那么在一分为二的本体论区分中就没有"象"的位置。这里的"象"不应该被理解为形象,不应该被理解
关 键 词:中国当代艺术 意象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 “一分为二”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 自我意识 “中国”
分 类 号:J120[艺术学理论类] B83-0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