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汉阳陵外藏坑农作物遗存分析及西汉早期农业  ( EI收录)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晓燕[1] 刘长江[2] 张健平[3] 杨武站[4] 张小虎[5] 吕厚远[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1 [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710001 [5]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科学通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120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批准号:2006BAK21B0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406250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YW-315-5)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54

期  号:13

起止页码:1917-19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IC、JST、MR、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植硅体分析与炭化植物种子形态分析,对汉阳陵外藏坑DK15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农作物遗存进行了分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此外藏坑粮仓中的农作物包含了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稻(Oryza saliva)以及藜属(初步鉴定为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的大量种子.这些农作物反映了当时西汉早中期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的农作物(谷物与蔬菜).以前从考古遗址中获得的藜属种子都是零星的,归为伴人杂草.此次汉阳陵出土的大量藜属种子,是考古中的首次发现,也第一次用实物资料证明了藜属作为经济作物的悠久历史.由于西汉从汉武帝时才开始在关中大力推广小麦种植,所以外藏坑中缺少小麦遗存有可能至少反映了汉景帝离世(141 cal a BC)前,小麦在关中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与农业经济中的从属地位.

关 键 词:汉阳陵 农作物遗存  西汉早期农业  

分 类 号:S-0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