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污泥填埋稳定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状变化    

Transformation on the sludg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e landfill stability proce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英[1,2] 赵由才[1] 李鸿江[3] 王绪科[2]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 [3]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广东深圳518001

出  处:《生态环境学报》

基  金:教育部重大专项(305005)

年  份:2009

卷  号:18

期  号:4

起止页码:1207-12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污泥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内主要是一个厌氧降解的过程,不断发生着各种物理、化学变化。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污泥的容重、密度、孔隙度和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填埋220d后污泥的孔隙度与土壤的孔隙度相当,当矿化污泥园林绿化或农用时,适宜的孔隙度有利于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透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污泥平均颗粒粒径和中值颗粒粒径分别从初始的37μm和13μm增加到填埋400d时的143μm和70μm。研究表明:污泥颗粒粒径的增大有利于水分的快速排出以及填埋场的加速沉降。污泥的挥发性有机物(VM)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别从填埋初期的44.7%和23.5%降到700d时的24.2%和13.5%。在填埋过程中,脱氢酶活性从6.72mgTF/g.6h增加到13.9mgTF/g.6h。大麦和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从填埋初期的13.8%和18.7%增加到填埋500d时的71.6%和76.5%。大麦和白菜种子都在填埋500d时发芽指数超过60%,污泥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随填埋时间的增加,污泥的稳定化程度不断提高,植物毒性逐渐降低。

关 键 词:污泥填埋 孔隙度 粒径  发芽指数 VM TOC

分 类 号:S143.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