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冻雨时空分布及温湿结构特征分析    

Analyses on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s and Temperature-Moisture Structure of Freezing Rain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欧建军[1,2] 周毓荃[3] 杨棋[2] 潘留杰[4]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2]上海海洋气象台,上海201300 [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4]陕西省气象台,陕西西安710014

出  处:《高原气象》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006BAC12B07);中国气象局2009年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09MS09)共同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30

期  号:3

起止页码:692-6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2008年1月-2010年4月全国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根据地面观测冻雨记录,分析了我国冻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依据冻雨发生时探空分析的云顶同暖层(>0℃)相对位置等结构配置,初步研究了冻雨温湿结构特征和形成的物理机制类型。结果表明,我国冻雨一般从11月开始,到来年3月结束,以1月居多(占72%);冻雨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区域,占总数的90%以上;我国冻雨发生主要以暖雨机制为主,占总数的73%,而冰相机制冻雨仅有27%;以暖雨机制产生的冻雨,云顶普遍不高(低于3km),而冰相机制冻雨云顶相对较高(可达9km);出现冻雨时,地面温度(百叶箱温度)均低于0℃,冰相机制冻雨的暖层厚度基本在1km以上,暖层最高温度平均在3℃以上;我国北方(30°N以北的地区)发生冻雨的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冰相机制,南方(30°N以南的地区)冻雨两种机制都存在,受地形影响,一般在海拔高的地区暖雨机制比冰相机制多。

关 键 词:冻雨 探空 冰相机制  暖雨机制  

分 类 号:P426.63[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