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疏勒河上游地区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Species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in relation to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upper area of the Shule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甘肃兰州730000 [2]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812100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4115022009CB4211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N3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40);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SKLCS09-06);开放基金(SKLCS08-03)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20
期 号:3
起止页码:70-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多年冻土退化的生态效应是冰冻圈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研究以疏勒河上游地区21处试验样地的9种类型植被为对象,初步分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盖度、生物量及其同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性质和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盖度、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单驼峰型"关系,同海拔梯度关系满足"中度膨胀"理论。另外,0~40 cm深度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速效养分含量适中,而pH值、全钾和全磷低,则使植被群落盖度升高、生物量增加,物种多样性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具有高饲用价值的莎草科类植物增多,杂草类植物减少。定量分析表明,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厚度增加,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降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组成由湿生型逐渐向中旱生乃至旱生型转变,植被类型由高寒沼泽草甸演替为高寒草甸、黑土滩及高寒草原,最终成为沙化草地,群落盖度不断降低、生物量不断减少;功能群类型中高饲用价值的莎草科类植物不断减少,而禾本科、豆科及杂草类植物先增加后减少,致使物种多样性同样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关 键 词:疏勒河上游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活动层厚度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