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旱地豆科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Nutrient releases of leguminous green manures in rainfed lan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娜[1] 赵护兵[1] 鱼昌为[2] 曹群虎[2] 李敏[1] 曹卫东[3] 高亚军[1,4]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长武7136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4]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出  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29;201103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17

期  号:5

起止页码:1179-11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田间埋袋法对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在土壤中长达287 d的养分释放状况进行了监测,旨在查明三种豆科绿肥分解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三种绿肥均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慢,高峰均出现在最初的1个月内。在残留率平稳的阶段,长武怀豆残留率显著高于大豆和绿豆。不同养分的释放有差异,氮、磷、钾在最初的21 d内快速释放,其中钾的释放最彻底,287 d后钾的残留率仅为3.2%~5.9%。钙的残留率最高,而且始终没有显著的变化,287 d后残留率仍为74.8%~89.8%。镁在前28 d矿化速率较快,残留率已降至30%左右。铜的释放有较明显的波浪起伏。铁在最初的21 d内有明显释放,随后变幅不大。锌的残留率在最初的49 d内呈下降趋势,49~175 d内变化不大,175 d后,三种绿肥锌残留率均显著降低。锰残留率的变化在起伏中呈下降趋势,至287d时,残留率降到了67.3%~74.1%,仅低于钙。三种绿肥养分释放状况的差异因养分种类而不同,氮、钙、铁、铜和锌的残留率在三种绿肥之间差异较大,钾和镁的残留率差异不显著。除了碳、氮、铜和锌外,其他养分残留率均表现为绿豆最低;除了碳、氮、铜和铁外,其他养分残留率均表现为大豆最高。

关 键 词:豆科绿肥 养分释放 旱地

分 类 号:S5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