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Effect of Flooding Time on Phosphorus Transformation and Availability in Paddy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薄录吉[1,2] 王建国[1] 王岩[3] 李伟[4] 杨林章[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4 [4]杭州达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杭州310030

出  处:《土壤》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77111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43

期  号:6

起止页码:930-9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水稻土淹水后土壤中P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发生了变化,为掌握淹水时间对这种变化影响的规律,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黄泥土为试验样本,在室内进行了不同淹水时间的土壤培育试验,并采用新鲜土壤样品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淹水时间对土壤P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淹水时间主要影响Fe-P、O-P、Ca10-P和Ca8-P的转化。与淹水前相比,淹水使Fe-P和Ca8-P增加、O-P和Ca10-P减少,其中,Fe-P和Ca8-P分别于淹水45和15天后增加最为显著并趋于稳定,此时分别增加了194和9.6 mg/kg(分别占淹水前的93%和73%);O-P和Ca10-P于淹水15天后减少最为显著并趋于稳定,此时分别减少了72和20 mg/kg(分别占淹水前的24%和27%);②淹水改变了水稻土P素有效性及有效P的数量,与淹水前相比,淹水45天,水稻土P素有效性及有效P的数量最高,有效P增加了32 mg/kg(占淹水前的57%)。结论:淹水时间影响着水稻土P素形态转化、有效性以及有效P的数量,淹水45天,水稻土P素形态转化数量最大、有效性最高和有效P的数量最大。

关 键 词:太湖地区  黄泥土 土壤培育  EH PH

分 类 号:S15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