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居住生活变化及其生计转型    

Changes in the Daily Life of Peasant-Households in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eir Livelihood Transi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信桂新[1] 阎建忠[2] 杨庆媛[3]

机构地区:[1]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出  处:《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资助项目(41161140352);西南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SWU111048)

年  份:2012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122-1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_E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农户生计问题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新农村建设热点区域邛崃市的典型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①农村居民点是一个与农户生计息息相关的多功能复合单元.②新居建设改善了农户的居住区位和生活条件,但功能趋于单一化;按照城市的居住生活习惯设计新居的功能结构,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大幅减少.③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和因迁建而得的新居房产,是农户新获取的重要物质资产;利用掌握的社会资产寻找非农就业机会、拓展就业渠道对农户改善生计至关重要.由于普遍缺乏高质量的人力资产,农户实现生计多样化仍要克服许多困难;随着庭院经济的没落,农户生活资料的市场依赖性日趋增大,传统的家庭农具面临贬值、淘汰;在物质资产减少、家庭负担加重、收入缺少增长的处境下,政府的金融性资产支持难以促进农户金融资产的增长.④居住生活方式和生计资产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农户生计转型,呈现"正面的非农化"和"负面的非农化"两种趋向.⑤新农村建设照搬城市的居住生活方式对农户缺乏现实意义,可能背离了此项决策的初衷.建议地方政府依据农户的家庭状况和发展需求,分类指导,设计不同的政策细节,为农户创造适宜的发展机会.

关 键 词:新农村建设 农户 家庭资产 生计转型 多样化  邛崃市  

分 类 号:F32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