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赤眼鳟(♀)与鳙(♂)杂交子代生物学特性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_1 hybrid generations from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 Aristichthys nobil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金万昆[1] 俞丽[1] 杨建新[1] 高永平[1] 朱振秀[1] 赵宜双[1]

机构地区:[1]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农业部天津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天津301500

出  处:《中国水产科学》

基  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09ZCKFNC02100)

年  份:2012

卷  号:19

期  号:4

起止页码:611-6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杂交子一代(杂交F1)与其父母本F1一、二龄鱼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了杂交F1的形态、染色体组型、倍性和红细胞大小。养殖环境分别为网箱和池塘。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双亲的配合力很高,连续两年试验受精率平均为59.65%,孵化率为84.93%,畸形率为4.09%,两年间分别获得鱼苗1.3万和7万尾。通过生长对照试验,杂交F1一龄鱼网箱试验生长速率比母本慢25.32%,池塘试验比母本快41.80%,二龄鱼池塘试验生长速率比父母本都慢。测定了26项形态学性状,有23项偏向母本,3项偏向父本。染色体计数和红细胞长径测定,杂交F1有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分别是2n=48,16m+28sm+4t,NF=92和3n=72,36m+30sm+6t,NF=138。测定了88尾杂交F1红细胞长径,其中二倍体71尾,占80.68%;三倍体17尾,占19.32%。本研究旨在探讨鱼类远缘杂交的可能性和培育成养殖新品种的应用前景,并为鱼类远缘杂交理论提供基础资料。

关 键 词:赤眼鳟  鳙  杂交 子一代 配合力 生长性能  形态学 倍性

分 类 号:S9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