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模拟酸雨淋溶对赤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The Impact of Simulated Acid Rain Leaching on Aggregate Stability of the Latosolic Red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林琳[1] 章家恩[2] 徐华勤[3] 白文娟[2] 刘文[1]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3]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出  处:《土壤通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18、3110038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1570、8151064201000048、9451064201003801)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44

期  号:4

起止页码:799-8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Le Bissonnais(LB)法,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酸雨淋溶赤红壤试验,研究了酸雨对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与团聚体破碎的主导作用机制。在快速湿润处理下,小于0.25 mm团聚体的含量随淋溶酸雨的pH值降低而显著增多,大粒径团聚体含量则相应减少,而慢速湿润和湿润后震荡处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团聚体大小分布和平均重量直径(MWD)的结果表明,酸雨淋溶能加强团聚体的消散机制,对由机械扰动和黏粒膨胀引起的崩解作用则影响不大。由此可见,酸雨淋溶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主要机制是由快速湿润造成土壤孔隙内部的闭塞空气受到压缩爆破而产生的消散作用,即以快速湿润作用为主导机制。因此,在多雨且酸雨频率高的南方赤红壤分布地区,夏季暴雨、流水灌溉、坡面快速径流冲刷等将成为农地或裸露地土壤流失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酸雨会进一步增强这种破坏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南方赤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和土壤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模拟酸雨 淋溶 土壤团聚体 LE Bissonnais法  赤红壤

分 类 号:S1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