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运码头:双重“生与熟”共构的二元“居与游”世界——岷江下游古镇黄龙溪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Water Transport Quay:The World of Double“Strangeness and Familiarity” and Dualistic“Habitation and Dislocation”——A Historical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Huanglongxi,an Ancient Town in the Downstream of Minjiang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18
年 份:2013
卷 号:15
期 号:3
起止页码:61-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CCSE、普通刊
摘 要: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水与土""生与熟""居与游""农与商"均具且多元的复合整体。社会人类学中国研究以往陷于深沉的乡土的"土""熟""居"的偏见情结之中,轻视或忽视了对其"水""生""游"的省思。对于中国社会的研究,需要一种以水解社会历史、以水悟文明的眼光和思维。"水运码头"视角或类型意在呈现中国内陆沿江临河的水运码头社会空间"生与熟""居与游"的社会生活图景。岷江下游千年水运码头黄龙溪是水运码头兼地方集镇式的空间聚落,是一个类似于"百家姓"式的"复合宗族"村落社区,是以经水道由远地而来的商帮和船帮等"陌生人"与当地"熟人"内与外之间互动的"居与游"为主、以本地"熟人"迫于生计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的"居与游"为辅交织型构的社会场域,即"双重生与熟结构"的"二元居与游"世界。码头社会空间里的陌生人在淡化了血缘关系之后,共同创造了一种超越以往狭隘认同的具有浓厚商业观念意识的"码头文化"。清至民国社会的江湖袍哥组织作为码头上的"码头",是黄龙溪这个特殊社会空间场域里"权力的文化网络"最核心的体现。相对于家族"贮存地",码头集镇的社会空间舞台正是传统中国社会人们进退于农与商、居与游之间实现"生与熟"身份转换的"过渡地带"。作为传统中国社会"作为中心的边缘"地带,水运码头展现了传统中国"热社会"的一面。
关 键 词:水运码头 居与游 生与熟 黄龙溪 乡土中国 人类学
分 类 号:C912.4[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