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patterns of Heortia vitessoid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乔海莉[1] 陆鹏飞[2] 陈君[1] 徐常青[1] 马维思[1] 覃蓉敏[3] 李向明[3] 程惠珍[1]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2]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3]化州市绿色生命有限公司,化州525100

出  处:《应用昆虫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747);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1106110040);工信部中药材扶持资金"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服务平台"项目(Ⅰ)

年  份:2013

卷  号:50

期  号:5

起止页码:1244-12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A、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黄野螟是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几年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目前仅发现为害白木香。本文通过室内饲养与林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黄野螟在广东省化州地区一年发生8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虫陆续羽化,4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4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各虫态在不同世代的发育历期不同,12月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完成一个世代需要28~32 d。卵集中产在白木香幼嫩叶片背面,孵化率达95%以上,卵期约3~4 d。幼虫共5龄,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低龄幼虫群集取食,食量较小,3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食量大增。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土壤中或枯枝落叶层间结蛹室化蛹,化蛹深度在距地表2 cm左右,蛹期8~15 d。成虫羽化多集中于夜间,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关 键 词:黄野螟  白木香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天敌

分 类 号:S435.6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