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施药方式下吡虫啉对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    

Effects of imidacloprid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polygus lucorum under different application mod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小兵[1] 王凯[1] 王猛[1] 王建美[2] 慕卫[1]

机构地区:[1]山东农业大学,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泰安271018 [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农业局,泰安271021

出  处:《植物保护学报》

基  金: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2012BAD19B05)

年  份:2014

卷  号:41

期  号:1

起止页码:93-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探讨吡虫啉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连续两年采用种子包衣、颗粒剂穴施和灌根处理棉花,并结合种植绿豆诱集带的方式,研究其对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1 500g/hm^2时,棉花颗粒剂穴施+绿豆诱集带颗粒剂穴施、灌根和颗粒剂穴施3种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较好,自棉花苗期至8月中旬花铃期百株绿盲蝽数量分别为12、15、17、8、19头,均低于为害经济阈值,控制有效期接近110 d;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900g/hm^2时的棉花颗粒剂穴施、灌根处理以及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675g/hm^2的棉花种子包衣+绿豆诱集带种子包衣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次之,控制期在100 d左右。单一棉花种子包衣处理控制效果低于上述处理,持效接近90 d。各处理对棉叶受害指数减退率的影响与其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棉田吡虫啉颗粒剂穴施及液体制剂灌根施药是控制绿盲蝽为害的有效施药手段。

关 键 词:棉花 绿盲蝽 吡虫啉 施药方式 种群动态

分 类 号:S435.6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