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Effects of transplant density on the growth,development,officinale yield and quality of Radix hedysar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锐明[1,2] 孙连虎[1,2,3] 郭凤霞[1,2,4] 陈垣[5] 田生华[3]

机构地区:[1]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2]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陇南市武都区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南746000 [4]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定西748100 [5]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草业学报》

基  金:校企合作红芪GAP基地建设技术研究项目;甘肃省中药材扶持项目红芪新品种选育;甘肃省发改委2012年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支撑工程专项红芪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试点)工作(岷县中药资源普查201207002-02,宕昌县中药资源普查2013GSZYZYPC-02);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204FKCA123);甘肃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23

期  号:3

起止页码:167-1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SCD、CSCD2013_2014、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cm,株距10,15,20,25和30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产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株距为25cm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发育健壮,根茎比最大,主茎较粗,药材个体质量指标最佳,侧根少,主根较长,药材根大,质量优异,较传统移栽株行距30cm×30cm药材鲜产量提高14.8%,干药材产量提高22.1%。以上说明甘肃陇南武都区红芪最佳移栽密度株行距为25cm×30cm,折合移栽密度为13.3万株/hm2。

关 键 词:红芪 移栽密度 生长发育 药材产量和质量  

分 类 号:S567.2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