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    

Revolution & Republicanism: Forming Political Nucleus Concept between Late Qing and Republic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冯天瑜[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  份:2002

卷  号:55

期  号:1

起止页码:1-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A、CSA-PROQEUST、CSSCI、CSSCI2000_2002、NSSD、RDFYBKZL(收录号:204842)、普通刊

摘  要:辛亥革命导致近代中国政治话语系统的深刻变更 ,典型的表现便是“革命”与“共和”两词汇从古典义向现代义转换。“革命”的古典义是变革天命 ,指改朝换代 ;“共和”的古典义是“相与和而共政事”,指贵族分享国家管理权。 1 9、2 0世纪之交 ,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和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词内涵发生异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承袭“汤武革命 ,顺天应人”、“相与和而共政事”的传统话语 ,又汲纳来自英、法的社会革命论与来自法、美的共和主义思想 ,赋予“革命”、“共和”以现代义 ,与世界义接轨。而日本人幕末、明治时期借用汉字旧词“革命”与“共和”意译西方术语“revolution”与“republicanism”,被流亡日本的中国政治家及留学生传输回中国。这两个挟带西学内涵的汉字词为方兴未艾的中国近代革命—共和运动所采纳 ,成了辛亥革命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的中坚概念。“革命”与“共和”经历“中国创制的古典词—传入日本并发生演变—近代日本借以意译西方术语—从日本逆输入中国”这样一个跨国度、跨文化的传播过程 ,其间还发生改良派与革命派对两概念不同诠释的论战 ,其结果是现代义、世界义的“革命”与“共和”概念在中国逐渐普及。然而 ,现代义、世界义的“革命”与“共和”理念在中国被正确理解、健全?

关 键 词:辛亥革命  共和  政治 语义  近代  政治概念 现代化  中国  革命派 改良派 政治转型

分 类 号:K25[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