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 EI收录)  

STUDY ON CARBONATE FRACTURE-CAVITY SYSTEM ——STATUS AND PROSPEC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清华[1,2] 刘池阳[1] 王书香[3] 李琴[4] 王绍兰[4] 肖红平[4] 张凤歧[4]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地质系 [2]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3]中国石油集团大港油田公司 [4]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出  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80 40 80 1)

年  份:2002

卷  号:23

期  号:2

起止页码:196-2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0、CAS、CSCD、CSCD2011_2012、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碳酸盐岩地层因裂缝和岩溶的发育 ,可成为优质储层 ,塔河 4号油田即为典型实例。根据裂缝分布模式、产状、规模、充填、连通、成因等因素 ,可将裂缝划分为不同类型。按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成分、充填期次、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不同可对裂缝进行期次划分。岩性、岩层厚度、断裂作用、构造应力场、局部构造、地层负荷与岩溶作用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古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沉积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等几大类。古岩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同沉积期、风化壳期、埋藏期、后生变化期等。从形态上可将岩溶分为溶痕、溶穴、溶隙和洞穴 ,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气候、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貌等因素则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缝洞系统的研究应包括 3个层次 ,即通过露头与岩芯来研究缝洞的产状、组系、发育、成因、充填及分布 ;通过钻录井、测井、地震、裂缝测井等资料来识别裂缝及分布、发育规律 ;通过地震、测井、构造应力场模拟等对缝洞进行预测。今后 ,缝洞系统的研究应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方法、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应用。

关 键 词: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现状  展望  

分 类 号:P642.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