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孟子》道德情境中的仁义联属理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雷静[1]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  处:《学术研究》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宋明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研究"(11YJC720021)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14

期  号:7

起止页码:25-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儒家之"仁义"范畴始自孟子,孟子所指的仁与义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学界共识。然而,究竟为何孟子将仁义联属,尚缺乏论证。回到《孟子》中,仁义并列乃至联属的关系,多体现于具体的道德情境实例。这些情境,或与儒家礼法相关,是孟子继承了仁义有别的礼法;或涉及孟子对礼法精神之普遍性的论述,是孟子转出了仁义联属的观念,体现了孟子仁义联属观念的具体类型;或呈现孟子对儒家恕道工夫的体知,是其仁义联属观念的实践根基与内涵。以上三个维度的层层推进,浮现出孟子身兼儒家、哲学家、实践家的形象:孟子能从仁义有别的儒家礼法发展出仁义联属,乃在于秉承礼法精神,为儒家道德的普遍性基础进行哲学论述;更力行儒家工夫,为道德根基奠定了实践内涵。

关 键 词:《孟子》 仁义联属  不忍 不为

分 类 号:B22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