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与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的关系
A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the strength of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2]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026 [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1CB403503;2014CB441501);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908-ZC-I-13;908-ZC-Ⅱ-05);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T1206;JG1211)
年 份:2014
卷 号:36
期 号:7
起止页码:17-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INSPE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黑潮入侵南海强弱的问题上,到底是太平洋年代际变化(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还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在起关键作用,目前还存在着较大争议。本文先以高盐水作为黑潮入侵强弱的示踪物,用120°E断面的高盐水数据和北赤道流分叉点(North Equator Current Bifurcation,NEC-Y)的南北变动进行相关分析,接着,进一步用学者所用的黑潮入侵指数(KI指数,Kuroshio intrusion index和NEC指数,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index)与北赤道流分叉点南北变动进行相关分析。最后,用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和相关关系分析法分别分析了PDO指数、Nio3.4指数与北赤道流分叉点南北变动的关系并用NECP风场数据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通过对120°E断面的高盐水的KI指数、NEC指数与NEC-Y的相关分析,表明了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南北变动能够很好地指代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2)通过PDO指数和Nio3.4指数与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南北变动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DO指数、Nio3.4指数与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南北变动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都在0.5水平。这些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了PDO和ENSO对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都具有重要的影响;(3)当处于厄尔尼诺年(拉尼娜)时,赤道太平洋发生西(东)风异常,使得北赤道流分叉点偏北(南),使吕宋岛东侧的黑潮流速减弱(加强),黑潮入侵南海增强(减弱);当PDO处于暖(冷)阶段时,会加强热带太平洋的西(东)风异常,使得黑潮入侵南海增强(减弱)。
关 键 词:黑潮入侵 北赤道流分叉点 太平洋年代际变化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分 类 号:P732[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