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稻田放鸭”到“稻田养鸭”:明清时期“稻田养鸭”技术与特点——以广东地区为中心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波[1] 丘俊超[2] 罗琤琤[3] 王宇丰[4] 向安强[4]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中心林学与园林站 [2]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 [3]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4]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出  处:《农业考古》

基  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青年项目"‘糯改籼’政策下西南地区农业经济风险和民族文化危机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2CMZ034);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课题(项目编号:12YJC850022);2010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151064220100059)

年  份:2015

卷  号:0

期  号:1

起止页码:34-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WSKHX、普通刊

摘  要:明清时期,"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稻田管理上,以防治蟛蜞、蝗虫等稼害。特别是珠三角沙田地区多蟛蜞,蝗虫一类的稻田虫害,"稻田养鸭"很早就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种养结合模式。明万历年间,陈经纶首次尝试用鸭子灭蝗虫大获成功。随后,其五世孙陈九振依先法将养鸭治蝗运用到稻田管理上。"稻田养鸭"在南方水田地区十分适用并逐渐流行,人们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结合起来,形成"鸭埠之制"。"稻田养鸭"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在广东沙田地区发展起来,对当时养殖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明清时期是"稻田养鸭"的传统技术阶段,以稻田放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充当补充鸭粮与生物防治的角色,在广东广袤的沙田地区普遍实践。

关 键 词:农业生产技术 生态农业 稻田养鸭 鸭埠之制  明清时期 广东  

分 类 号:K248[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