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亚南极潮间带生物体中PAHs组成特征及源解析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AHs in Intertidal Benthos in the Great Wall Bay,Antarctic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怡忆[1] 那广水[2] 王峰[1] 蔡明红[3] 马新东[2] 杨海真[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所,上海200092 [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3]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36

出  处:《环境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1108331);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CHINARE2014-04-01-07)

年  份:2015

卷  号:38

期  号:3

起止页码:31-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IC、JST、PROQUEST、RCCSE、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该研究在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27th CHINARE)度夏期间(2009.11-2010.01)在长城湾潮间带采集了11种常见生物样品,通过GC-MS检测了生物体内的16种常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根据检测数据分析亚南极地区海域潮间带生物群落中的PAHs在潮间带生物群落中的含量状况,初步探讨该地区PAHs的潜在来源。ΣPAHs为136.97~649.31(ng/g干重,下同),萘、菲、蒽、芴等低环芳烃所有生物样品均检出包括萘、菲、蒽、芴等常见低环芳烃,苯并芘(a)、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少数样品苯并芘(a)、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未检出,ΣPAHs为136.97~649.31(ng/g干重,下同),低环芳烃占57.45%~86.27%,Phe和Nap是最主要的2种PAHs。采用比值法分析该地区PAHs组成可知该地区PAHs主要来自柴油燃烧和柴油泄漏。对不同生物体内的16种多环芳烃组成比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长城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PAHs组成比例。

关 键 词:多环芳烃 潮间带生物 长城湾  

分 类 号:X1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