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及其成因探讨
Study on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Wheat Stripe Rust in Nanchong C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四川省南充市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000 [2]四川省营山县植保植检站,四川营山638100 [3]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100 [4]四川省仪陇县植保植检站,四川仪陇637641 [5]四川省西充县植保植检站,四川西充637200 [6]四川省阆中市植保植检站,四川阆中637400 [7]四川省南部县植保植检站,四川南部637300 [8]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105
基 金:南充市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防治监控站(农业部农计函[2003]104号);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
年 份:2015
卷 号:5
期 号:5
起止页码:39-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为了探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流行规律,以便及时准确搞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减少随高空气流传入川东南春季流行区以及渝、鄂、湘等邻近麦区和中国东部小麦主产区条锈病菌源量,从而,确保这些地区小麦生产与贸易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多年来,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试验圃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田间发病麦株生理小种抽样送检、综合治理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首次探明了小麦条锈病菌首先传入南充市的初始菌源地地点、传播路径、传入峰次、本地流行峰次以及本地流行与传入时间、传入峰次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特点是病害始见期越早,发生越重;流行特点是本地小麦条锈菌有2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呈较高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692。建立了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和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流行趋势是近16年来,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偏轻发生仅占6.3%,说明条锈病正处于重发流行期。流行的内因是小麦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造成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外因是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以及重发、常发、早发和风口河谷地区发生严重。2002年以来,通过条锈病始见期、2次外来菌源传入范围、田间3次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与相关系数和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及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结合田间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进行长、中、短期预报,全市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报准确率年年达到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
关 键 词:小麦 条锈病 发生特点 流行规律 预警水平 提高
分 类 号:S4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