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带状套作荫蔽及复光对不同大豆品种(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Shade and Light Recovery on Soybean Cultivars(Lin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Yield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雨珊[1] 龚万灼[1] 廖敦平[2] 武晓玲[1] 杨峰[1] 刘卫国[1] 雍太文[1] 杨文钰[1]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 [2]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四川眉山620020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47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PS19)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41

期  号:11

起止页码:1740-17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选取我国南方套作模式下20个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于2013—2014年采用净作和遮阴(遮阳网或玉米)对比分析了高产和低产大豆品种在荫蔽期及复光期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荫蔽期间,茎叶干物重显著低于净作,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多叶少",分别为58.4%和41.6%;与高产类型大豆相比,低产类型茎叶干重下降比例、茎长、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显著增加;荫蔽期地上部干物质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光照恢复后,地上部干物质迅速增加,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少叶多",复光后30 d分别为47.7%和52.3%;高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叶干重比例、茎粗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型,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均显著小于低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茎粗、叶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复光前后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复光后30 d的叶干物质比例、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粗可作为预测套作大豆产量的主要指标。上述结果表明,选择荫蔽期茎长较短、地上部干物质较大、叶面积更大,光照恢复期茎粗较大、叶干物质比例较大、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较小的大豆品种可以在套作下获得高产。

关 键 词:套作 荫蔽 复光  大豆 补偿生长  产量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