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江苏沿海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浓雾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子研究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Factors of Low-Visibility Heavy Fog on Jiangsu Coast Expresswa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南京210008 [2]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 [3]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郑州450003 [4]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5135;40975085和41340042);江苏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JSYBY201305);江苏省气象局青年基金(Q201409);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自立课题"沿海高速公路(江苏段)雾的特征分析及其预报方法研究";河南省气象局面上项目(Z201515)共同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42
期 号:2
起止页码:192-2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5_2016、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文章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发生于江苏省沿海高速公路的浓雾过程(能见度<0.5 km)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低能见度浓雾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变化以及主要环流形势背景。研究结果表明:(1)低能见度浓雾月分布次数有显著差异,3-6月、12月至次年2月雾发生次数最高,春、冬季高于夏、秋季;03:00-05:00为低能见度生成的高峰时段,08:00左右为消散峰值时段。(2)能见度低于0.5 km后,如果相对湿度继续增大到97%左右、温度处于0~4℃、风速在0~2 m·s^(-1)、风向在ENE-SSE,能见度可能继续下降到0.2 km以下。(3)对150366个样本的环流背景统计分析表明,中北部路段的低能见度天气大多数是由锋前雾引起的,主要出现在中低层暖区域内,地面为冷锋前部弱气压场的环流条件下。全路段大面积低能见度天气由辐射雾和平流雾造成,辐射雾天气形势主要是高层为下沉气流,配合地面受弱高压或高压南下;平流雾出现在中低层暖性系统,地面位于入海高压后部或低压倒槽东侧,低层盛行偏东风或东南风。(4)"象鼻型"先期振荡现象适用于沿海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预报过程,尤其对能见度稳定维持0.2 km以下的浓雾过程有很好的预警和监测作用。
关 键 词:沿海高速公路 浓雾 气候特征 先期振荡
分 类 号:P458[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