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三个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AMONG THREE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TAKIFUGU RUBRIP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爱军[1,2] 王新安[1,2] 孙志宾[1,2] 赵艳飞[1] 孙建华[1,2] 王广宁[1,2] 孟雪松[3] 刘圣聪[3] 张涛[3]

机构地区:[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71 [3]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大连116000

出  处:《海洋与湖沼》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603022012005号;大连金州新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2-B1-012号

年  份:2016

卷  号:47

期  号:1

起止页码:166-1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3个不同群体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进行16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鳍东方鲀群体中,日本群体(J)和养殖群体(R)的差异最大,野生群体(Y)和养殖群体(R)的差异最小。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4.961%、12.129%和6.459%,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549%,3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形成三个不同的类群,其中,养殖群体(R)和日本群体(J)间的形态差异最大,野生群体(Y)和养殖群体(R)的形态差异最小。判别分析表明,3个红鳍东方鲀群体的形态差异基本上达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利用贡献率最大的6个参数建立了3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7.69%—100%(P1)、97.39%—100%(P2),综合判别率为98.62%,可以认为逐步判别法对于红鳍东方鲀不同群体的初步鉴定是可行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养殖群体(R)和日本群体(J)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最多,养殖群体(R)和野生群体(Y)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最少。显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类似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

关 键 词:红鳍东方鲀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分 类 号:S96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