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海底金矿含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 EI收录)  

Application of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in detecting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at a seabed gold mi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凤山[1] 底青云[1] 李克蓬[1] 付长民[1] 王善飞[2] 李威[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莱州261442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402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2271;41372323)联合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59

期  号:12

起止页码:4432-44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海底金矿上覆岩层中含水直接对矿床的开采构成威胁,选择山东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135m水平沿脉巷道,采用地球物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该巷道635m测线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岩体中的含水构造进行了坑道探测,利用三种装置(温纳装置(Wenner)、偶极装置(Dipole-Dipole)、Schlumberger装置)进行实施,相互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探测结果.温纳、偶极和Schlumberger三种装置的视电阻率反演结果反映在测线(-135m沿脉巷道)以下至30m深度为一高阻层,表明自-135^-165m的岩体中已不含水或含少量的水;测线以下30~60m段为低阻层,反映-165^-200m的岩体中含基岩裂隙水;测线以下大于60m的地段为特高阻层,反映-200m以下岩体含水性逐渐变差.该探测结果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调查分析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坑道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含水构造是可行的.

关 键 词:海底采矿 含水构造 高密度电阻率法 坑道探测  

分 类 号:P6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