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闽浙沿岸海域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DISTRIBUTIONS OF MERCURY AND METHYLMERCURY IN SEDIMENTS OF MIN-ZHE COASTAL ARE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怀静[1] 翟世奎[1] 周勇华[2] 于增慧[1]

机构地区:[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 [2]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青岛266033

出  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6022)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6

起止页码:163-1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2012年6月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春季航次中,采集了闽浙沿岸海域表层和岩心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和甲基汞的分析测试,并结合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粒度组分、有机质含量和孔隙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等系统地分析了汞和甲基汞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闽浙沿岸海域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大致表现为近岸含量高(杭州湾以南浙江沿岸),远岸含量低的特点。泥质区岩心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近表层较小的深度范围内(泥质区北部和南部,其深度范围分别为0~15和0~13cm)。(2)在闽浙近岸泥质区,汞的原位甲基化是甲基汞的主要来源,在成岩过程中,埋深或其他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导致甲基汞的转移或再分配。(3)影响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及甲基化作用强弱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污染、海流体系、粒级组成、有机质含量和硫酸盐还原菌活性。人为污染是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主控因素;海流体系控制着汞含量的分布格局;粒级组成影响着甲基汞的富集程度;有机质对表层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影响不明显,在岩心沉积物中,既可以促进汞的甲基化,也可以抑制汞的甲基化,主要取决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化能力是汞甲基化作用的主控因素之一。

关 键 词:沉积物 汞和甲基汞  含量分布  影响因素 闽浙沿岸

分 类 号:P736.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