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种植年限条件下黄花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组成    

Microbial biomass,enzyme activ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ung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ic soil cropped with Artemisia annua for several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倩[1,2] 杨水平[1] 崔广林[3] 黄建国[1] 李隆云[3] 程玉渊[2]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2]河南省烟草公司南阳市公司,河南南阳473000 [3]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

出  处:《草业学报》

基  金:国家973计划项目(2013CB127405);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3GS 500102);重庆市科技研发基地项目(cstc 2014ptyjd1000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1jjA 0861);中央高校基金(SWU113094)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26

期  号:1

起止页码:34-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试验采集未种植、种植1年、3年和5年的黄花蒿根际土壤,采用常规分析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人工种植黄花蒿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减少,碳氮比例改变;脱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说明黄花蒿释放的化感物质选择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在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中,主成分分析显示代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真菌群落的点在坐标图中分布距离较远,表明它们的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此外,子囊菌门占土壤真菌的66.10%~95.28%,黄花蒿种植时间影响真菌门类和优势真菌的丰富度。在前20种优势真菌中,有14种共存于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中,每种土壤中存在1~3种独有真菌,说明土壤是决定真菌种群组成的主导因素,又因种植黄花蒿而改变。在栽培1~5年的黄花蒿土壤中,优势菌株中出现蒿属的常见病菌——蒿白粉菌和艾菊柄锈菌,提高相应病害的发生风险。

关 键 词:黄花蒿 土壤酶活性  真菌 高通量测序  

分 类 号:S154] S567.21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