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上海201102
基 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000506);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GwⅢ-27.1)
年 份:2017
卷 号:55
期 号:4
起止页码:241-2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率在活产新生儿中约为1%,其中1/4至1/3为重症先心病,包括危重和严重两种类型,分别指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需要接受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先心病[1].重症先心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酸中毒、缺氧性脑损伤等严重后果,是导致婴儿死亡和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2].研究显示西方发达国家12% ~ 50%危重先心病患儿出生后至产科医院出院之前并没有得到诊断,而是在出现严重症状之后发现患病,此时患儿生命体征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增加了手术风险,严重影响预后,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3-4].基于这种情况,2010年美国新生儿和儿童遗传性疾病咨询委员会(The Secretary's Advisory Committee on Heritable Disorders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SACHDNC)建议应该对新生儿先心病进行普查,并于次年成立工作小组推进相关工作[5].
关 键 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先心病 危重先心病 筛查 缺氧性脑损伤 西方发达国家 社会经济负担 介入治疗
分 类 号:R72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