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莱州湾渔业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    

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nekton in fishery areas in the Laizhou Ba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沈公铭[1] 黄经献[2] 黄瑛[1] 赵炳然[2] 罗建波[1] 冯庚菲[1] 穆希岩[1] 雷云雷[1] 李绪兴[1] 李应仁[1]

机构地区:[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141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潍坊261312

出  处:《海洋渔业》

基  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本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09C010);农业财政专项-全国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支撑(2130135-0001020)

年  份:2017

卷  号:39

期  号:3

起止页码:277-28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JST、PROQUEST、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类40种,头足类4种;优势种分析表明虾虎鱼和枪乌贼类成为主要捕捞物种,优势种正逐步演变为更为小型化的中上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虾蟹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季节更替和迁移指数仅在2010年春季相对变化较大;ABC曲线分析表明,游泳动物群落正处于严重干扰;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均值在重量和数量上分别达到635.9 kg·hm-2和43.8×103ind·hm-2,资源情况有所改善,但渔获物小型化、低质化现象明显。综合来看,调查水域游泳动物优势种变化较大,资源继续向小型化中上层鱼类方向演变,且群落受到干扰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莱州湾海洋生物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关 键 词:莱州湾  多样性指数  季节更替指数  迁移指数  ABC曲线  资源密度

分 类 号:S9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