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北京100091 [3]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4]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廊坊101149 [5]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 [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4072;41274097;41430213);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22-05;121201150271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301)联合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60
期 号:6
起止页码:2265-22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GEOBASE、IC、JST、PA、RCCSE、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403744600019)、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生代期间,中国大陆西部受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隆升影响,以地壳缩短、增厚、陆内造山和强烈地震活动等为主要特征.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原物质侧向移动被鄂尔多斯地块所阻,在六盘山地区发育了一系列左旋斜冲断裂.断裂带周缘构造变形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青藏高原横向扩展控制大陆内部弥散变形的理想场所.本文对穿越青藏高原东北缘一六盘山断裂带一鄂尔多斯地块的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资料使用层析成像和射线反演算法进行成像,获得了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其结果反映出六盘山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差异显著:1)上地壳层析成像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一侧地壳上部速度较低,等值线呈近水平状,具有典型的沉积盆地特征,而青藏高原东北缘一侧上地壳速度相对较高,横向变化剧烈,呈褶皱状,二者的分界为海原一六盘山逆冲走滑断裂;2)全地壳射线反演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地块地壳速度梯度大,下地壳底部速度高由铁镁质物质组成,具有典型稳定古老克拉通的特征,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速度总体较低,主要由长英质及长英-铁镁质过渡物质组成,具有典型造山带的特征,而六盘山断裂带下方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层面呈拱形,部分层出现速度逆转,为两个构造单元的接触过渡带;3)青藏高原东北缘一侧地壳厚度~50 km,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厚度~42 km,六盘山断裂带下方莫霍面发生叠置,揭示出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壳在六盘山下汇聚,较薄且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壳挤入较厚且塑性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中的构造模式.
关 键 词: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 六盘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鄂尔多斯地块 地壳结构
分 类 号:P313] P315[地球物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