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847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沈阳110101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13CB532004)~~
年 份:2018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255-2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文章通过搜集相关古籍及现代医家论著,梳理出先秦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医对于肛周脓肿病名变化的脉络,以达到对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溯源的目的。由此得出,古籍文献中出现的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有9种之多,出现次数较为频繁的为悬痈及脏毒两个病名,在查阅的20本肛周脓肿相关古籍中,悬痈出现次数为11次,脏毒出现次数为5次,而肛痈仅在《医门补要》出现1次,但其却被各大医家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锐疽"一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藏毛窦囊肿",是一种先天异常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及发病的属性均与"肛周脓肿"有较大差异,所以不应再归属于肛周脓肿的中医病名范畴之内。
关 键 词:肛周脓肿 肛痈 中医 病名
分 类 号:R26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