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城市微环境PM_(2.5)浓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 EI收录)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PM_(2.5) concentrations in intra-urban microenvironm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晨霞[1] 邹滨[1] 李沈鑫[1] 段小丽[2] 周翔[3]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2]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3]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湖南长沙410004

出  处:《中国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6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384);湖南省高校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5K132);地理国情监测(201603)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3

起止页码:910-9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_E2017_2018、EI、IC、INSPE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长沙市主城区为例,在203个地面点通过加密观测并获取PM_(2.5)浓度小时观测值,辅以同步常规稀疏国控点PM_(2.5)浓度观测数据,在点、面尺度对比分析加密、稀疏两种观测模式下城市微环境PM_(2.5)浓度空间分布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地面加密观测模式下PM_(2.5)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道路、地表扬尘、住宅小区、医院和工业园等人群、车辆活动的微环境场景;低值区主要出现在公园景区等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同一空间点位,地面加密观测PM_(2.5)浓度值均高于常规稀疏国控点PM_(2.5)浓度观测值,平均高出29.71μg/m^3.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制图揭示地面加密观测模式下的PM_(2.5)浓度呈现明显的西北部高(>75μg/m^3)、中部和南部居中(65~75μg/m^3)、东部低(<55μg/m^3)的三级阶梯式异质特征,剖面分析各向波动较大.相比,稀疏国控观测模式空间分布图仅能反映主城区PM_(2.5)浓度整体较低(<55μg/m^3)、除北-南向之外各向剖面PM_(2.5)浓度相对无明显变化的格局.与此同时,稀疏国控观测模式在地面加密观测点估算的PM_(2.5)浓度同样显著低于实际观测值,所揭示的研究区高值PM_(2.5)浓度微环境为道路、地表扬尘、汽车站.研究结果证实,出于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的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难以精确反映同点位近地面PM_(2.5)浓度,所识别的城市高低PM_(2.5)浓度值微环境与真实情景存在偏差,空气质量越优等级下偏差越大.

关 键 词:PM2.5 土地利用 空间分异 空间插值 微环境

分 类 号:X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